联合国新闻 中国政府网
搜狐 新浪
雅虎 网易
中华网 中国网
人民网 新华网
大公报 联合早报
凤凰网 澳门日报
中国法院网 法制日报
百度 Google
国际在线 腾讯QQ
中央电视台 中国台湾网
中国新闻网 英国BBC
纽约时报 俄罗斯之声
法新社 美联社
美国CNN 华尔街日报
东方财富网 金融界
证券之星 世华财讯
路透中国 中国证券网
中国经济网 金融时报
中国经济信息网中金在线
中国财经信息网
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
英国金融时报 香港交易所
解放军报网络版  
中国考研网 中国教育网
中国教育招生信息网
智联招聘 六间房
大众健康网 中国音乐网
优酷视频 世纪佳缘
中华健康信息网
商务中国 淘宝网
  文化
1918年,英国策划暗杀列宁?
2020-11-19 13:05:29 共和网 来源: 查看评论
 (本文已被浏览 759 次)
 

日期: 2011-12-05 来源: 农村大众

  凡是看过《列宁在1918》的人,都不会忘记影片中脸色阴沉、抽着香烟的女特务卡普兰,在拥挤的人群中拔出手枪向列宁开枪的可怕镜头。
  几十年来,这一被称为“洛克哈特阴谋”的历史事件一直被铭记于苏联的年鉴档案和教科书中。然而,关于这起暗杀事件的真相却一直谜团重重:那个令人发指的暗杀凶手卡普兰,有人说被处决了,有人说她没有死,一直被囚禁在狱中;更有人说,暗杀列宁的不是卡普兰,而是一个男人。而近日,关于这桩刺杀案的真相,又出现了新线索———英国媒体爆料说,可能是英国策划了暗杀阴谋。
对俄新政权退出战争不满
  事实上,1918年暗杀列宁的事件发生后,布尔什维克政权经过调查认定英国策划了这一阴谋。但英国政府却将其斥为苏维埃宣传、捏造的故事。事情要回溯到一战的最后一个年头———1918年初。当时,新生的布尔什维克政权正在与德国谈判和平协议,希望从前线撤回疲惫不堪的俄军。伦敦对此非常不满,因为德俄和平将使正两线作战的德军抽出兵力回援西线。为了把俄国拉回战场,伦敦向莫斯科派出外交代表洛克哈特。
  洛克哈特是苏格兰人,以喜爱美酒、美女和运动著称圈内,他自称有同时看5本书的本事并颇为此自得。一开始,这位“饱读诗书”的洛克哈特似乎进展不错,但到了19183,苏维埃政权与德国成功签署条约,并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的希望就此破灭。洛克哈特并不甘心,决定把目标转向推翻苏维埃政权,重组一个愿意重回战场与德国人打仗的政府。
  档案显示,到了6,洛克哈特向伦敦发回紧急函件要求增加活动经费,用来资助莫斯科的各种反布尔什维克组织。英国外交部把他的信件转到财政部,并附上外交大臣的指示:采取这一必要行动(即推翻布尔什维克政权)的时刻到了,考虑到洛克哈特先生有能力实现此目标,请求批准给他的经费拨款。
外交代表因牵涉案件被逮捕
  19185,洛克哈特在和一名叫萨维科夫的反布尔什维克分子会面后,给伦敦发回电报说,萨维科夫建议采取反布尔什维克行动,具体计划就是在协约国参与下,暗杀布尔什维克领导人,组建军事独裁政府。在这封电报的下方有一小段批语,署名是当时英国战时内阁成员科森勋爵。批语说,“萨维科夫的方法有些极端,但若成功会非常有效。不过在明确决定是否干预前,我们什么都不能说,也不能做”。
  而此时,身在莫斯科的洛克哈特又联系上另一个人———西德尼·莱利。莱利有“间谍之王”之称,是出生在俄国的犹太人,当时刚被吸收为英国特工。这两人很快牵涉进刺杀列宁的惊天大案中。
  1918830日晚,列宁外出演讲,没带警卫,他先去了一家面包厂,而后穿过莫斯科市区去了郊区的米赫尔松工厂。在给工人们演讲后,列宁走向汽车,就在这时,暗夜中响起枪声,有人向列宁开了3枪。现场一名叫卡普兰的女社会党人被捕并当即承认是她开的枪。几小时后,秘密警察组织“契卡”逮捕了洛克哈特。莱利虽然逃脱追捕,但几年后(1925)被苏联安全组织诱捕枪毙。
新发现的信件透露玄机
  据“契卡”的档案记载,洛克哈特供认参与了由伦敦指令的暗杀列宁、颠覆苏维埃政权的阴谋。191810,为交换一名被英国抓获的特工,苏维埃政权释放了洛克哈特。但获得自由的洛克哈特在上世纪30年代出版的畅销书《英国特工回忆录》中,却一口咬定他没有参与暗杀列宁、推翻苏维埃政府的阴谋。洛克哈特称,他与那个独来独往的莱利,几乎没什么关系。他还说,莱利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然而这种说法已死无对证。
  事实上,最近在美国档案中发现的洛克哈特儿子罗宾的一封信却称,他的父亲隐瞒了许多真相。罗宾说,他父亲在那本畅销书中明确表示,一旦英国决定干预苏俄,他就会非常积极地支持那个反苏维埃的莱利,“我父亲亲口对我说过,他与莱利的联系比他公开承认的要密切得多”。
  发现这封信的瑟维斯教授认为,弄清真相的唯一途径就是找到当年的有关资料。但是,90多年过去了,英国政府仍然拒绝解密这些档案。瑟维斯教授说:“现在的英国情报机构,对颠覆外国政权或暗杀外国领导人并不反对;我猜政府就是想保持那种假象———英国政府一直是干净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英国政府同样不干净。”
      (据《环球时报》)

  

  →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   共0条评论,每页显示10条评论    浏览所有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 发表我的评论
您的姓名: 您的Email:
评论内容:
250字内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您发表的任何评论内容;
  • 版权所有:共和网  愿您成为尊重知识产权的优秀公民